-
分享
企业和研究机构要努力去挖掘失聪、失明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有针对性地去研发产品。政府应对相关单位给予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生产出产品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也是一种公益行为。
“小度小度,放个音乐。”这是北京海淀区一家盲人按摩店的一位盲人按摩师在呼唤。店里的小度智能音箱“听懂”了呼唤,瞬间播放出悠扬的歌声。有了智能音箱的陪伴,盲人按摩师们在工作之余也能更方便地听听歌,生活变得更精彩了。
不仅是智能音箱,最近这家盲人按摩店还进行了智能化改造,盲人按摩师只需动动嘴,窗帘就能自动打开、空调能自动调整温度,顾客通过刷脸就能完成支付。这些智能技术的应用,使盲人按摩师的工作和生活方便不少。
近年来,高科技产品给大众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有了扫地机器人,家庭主妇操控遥控器就能清洁地板;有了智能电视,网上各种视频节目想看就看……然而,失聪、失明等特殊人群由于自身条件所限,不能充分地享受这些便利。比如,智能电视大都配备2—3台遥控器,操作比较复杂,有视力障碍的人很难掌握。
特殊人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巨大的潜在需求。目前,我国有着数量较多的特殊人群,仅视力残疾人就多达1200多万人。绝大部分视力残疾人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样在户外自由行走,多么希望自己能轻松阅读一本书。如果企业瞄准这个人群,开发功能强大的智能导盲产品和辅助阅读工具,一定能受到市场欢迎。类似的还有肢体残疾人群、听力残疾人群等,他们对相应产品的需求也很大,是一片值得深挖的蓝海。
从经济学上看,有需求就会有供给。但失聪、失明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往往被企业忽视,缺乏相应的产品供给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一方面,是因为一些特殊人群对产品要求比正常人更高,企业从事这些产品研发难度更大,成本更高。一些企业干脆放弃特殊人群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技术水平还不够高,特殊人群需要的产品还无法生产。比如,自动驾驶技术还不够成熟,肢体残疾人和盲人还不能享受到独自驾车的乐趣;智能导航技术还不够先进,盲人无法独自外出,等等。
如何弥补这些市场空白?一是企业和研究机构要努力去挖掘失聪、失明等特殊人群的需求,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有针对性地去研发产品。二是政府应对相关单位给予支持。企业和研究机构生产出产品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也是一种公益行为。对这些企业和研究机构,有关部门应当精简产品研发、生产和上市的审批环节,减免审批和检测费用,降低其经营负担。
如今,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应用,已经催生出不少能满足特殊人群需求的产品,比如为色盲患者带来更多色彩的眼镜开始投入市场、为假肢带来真实触感的智能皮肤开始应用等。这是一个好的趋势。未来,随着更多智能产品的出现,相信特殊人群也都能过上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