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有群“田秀才”,让市民餐桌更新鲜多彩-ag旗舰厅首页

新洲有群“田秀才”,让市民餐桌更新鲜多彩
2019-05-13 09:53:52 来源:ag旗舰厅首页-ag旗舰厅官方网站

长江日报融媒体5月12日讯 家住武昌的姜女士是新洲邾城街破月村金浦园种植合作社的老顾客,11日下午,她从金浦园购买了300枚富硒鸡蛋带回家。

金浦园的鸡蛋、蔬菜、水果等富硒农产品远近闻名,甚至销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金浦园的老板王东芝女士上周被新洲区委、区政府授予“乡土人才”的荣誉称号。

与王东芝一同受表彰的乡土人才共16名。这是新洲区首次表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农村实用人才。这些乡土人才被新洲人称为 “田秀才”。

“正是这些‘田秀才’,让我们的餐桌变得更加新鲜、多彩。”新洲区农业农村局一名负责人说。

在手机上监控蔬菜种植、生长

打开手机,查看蔬菜的种植、生长过程,是武汉绿泉公司生产部员工每天的必做功课。

“蔬菜基地温度是否合适,蔬菜是否缺水,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元素是否适量,手机app上一览无遗。”绿泉公司总经理陈建仁介绍。

陈建仁2010年从浙江温州来到新洲双柳街吊尾村,与人合伙创立绿泉公司,流转2068亩土地作为蔬菜种植基地。

让市民吃上更多新鲜、可口的蔬菜,是陈建仁一直追求的目标。

公司投入近6000万元建成蔬菜标准园区,实行“无化肥、无农药”绿色生产。

聘请高级农艺师成立研发中心,指导蔬菜种植技术,探索新品种、新种植模式。公司每年引进、研究新品种2~3个,满足市民口福的同时,也成为公司利润的增长点。

在田间地头安装水土温度、湿度传感器,员工可以在电脑和手机app上全程监控蔬菜种植、生长过程。

公司还创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确保蔬菜新鲜度。如今,陈建仁的公司平均每天约有100吨蔬菜“飞”到市民餐桌。

养虾技术优化了行业规范

宋学冬公司小龙虾运往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刘慧摄

12日一早,一辆小型货车从宋学东的公司装上500多公斤小龙虾,运往武昌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

“这里的小龙虾虽然进价贵一些,但在市场上特别抢手。”货车司机说。

宋学东毕业于湖北农学院农学系。2014年,他回到新洲仓埠街彭泗村,成立楚韵源公司,流转580亩农田,进行稻田综合种养小龙虾。

“都说养殖小龙虾赚钱,但这其实是一个辛苦活,更是一个技术活。”宋学东说。

小龙虾喜欢夜间活动。每到生产旺季,凌晨两点,宋学东还在虾田观察小龙虾的活动情况,便于及时应对异常。

每到5月,小龙虾容易得病,养殖户称之为“5月瘟”,这也是养殖小龙虾的头号大敌。

“但我的虾田,绝没有小龙虾患病。”宋学东很是自信。几年实践,宋学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三项“绝技”:小龙虾虾苗培育、稻田清水成品虾养殖、小龙虾疾病防控。公司孵育的小龙虾虾苗被养殖户称为“金牌苗种”。

去年,楚韵源公司被市农业部门列为生态渔业示范基地。宋学东的养虾技术进一步优化了行业规范,推向全市。

推广莴苣种植新技术,口感、产量双赢

44岁的黄慧军是新洲区三店街一名农艺师,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莴苣,在三店街大面积种植。可莴苣病害,目前仍是一个未被攻克的难题。

黄慧军请教专家,摸索出一套全新的种植技术:定期引进、更新莴苣品种;以发酵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田间开挖滤水沟,防止湿度过大致病;每年休耕1至2个月,休耕期间对土地杀除病菌。

这套种植技术有效地将病害掌握在可控范围,在全街迅速推广后,菜农们高兴了:莴苣的口感、品相比以前更好了,单产量也翻番。实施当年,莴苣产值每亩为农户增加1000元左右。2018年,柳溪村16户贫困户通过发展莴苣生产,脱贫出列,户平增加收入1.7万元。

几年来,黄慧军先后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数十个,近2400名农民在他的指导下掌握了过硬的农业专业技术。(记者李亦中 通讯员刘慧 宋卓秀 王林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