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荣为福利院老人梳头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21日讯(记者徐锦博 通讯员郑加俭)最新一期《党员生活》杂志,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养老护理员潘向荣成为封面人物,这在武汉养老服务业中引起不少的关注。
一组数据足以证明潘向荣的优秀:从事养老护理26年,为200多位老人尽孝,护理的长者从未生过褥疮,被老人称为“好闺女”;短短2年时间,帮助武汉市福利院成为五星级养老机构。她也由一线护理员成长为市社会福利院养老科主任,曾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及“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被护理的老人没生过褥疮
老人夸赞“比亲闺女还耐烦”
“到12楼巡查,查监控,中午护理员进行2019年培训第一讲……”21日早上8时许,潘向荣翻开记录本查看前一天的工作,在完成栏一一打上勾。从2003年开始,这样的工作记录本她记了有20多本,“事情又多又杂,记下来就不容易忘记。”打完勾后,潘向荣又在本子上写了早上6件大大小小要做的事。
最近两天降温,潘向荣不断叮嘱其他护理员,要留心不能让老人冻着。
“每个老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不好‘对付’,她比亲闺女还耐烦,有事找她都能及时解决。”86岁的程奶奶在福利院住了一年多,她告诉记者,14楼有位婆婆跟同房间的老人闹别扭,潘向荣忙活了一个多星期,为婆婆调了4次房间,老人才安心住了下来。
刚进福利院时,自理区94岁的叶爷爷经常自己拿瓶打开水,潘向荣看到后帮老人打好水并送到房间,她随后定下制度,护理员每天至少为老人送1次开水。“潘主任每天查房,又善于做工作,协调好了老人间不少矛盾,让我们能安心养老,她就是在为我们尽孝啊。”
“住进来以后,再也没长过压疮。”因为不懂护理,陈女士的母亲中风卧床在家,长过几次压疮,到福利院住了近2年,背上一块压疮也没长过,这让陈女士十分感激。老人零压疮,得益于潘向荣总结制定的压疮管理制度及流程。她规定针对病情一般的卧床老人,护理员要2个小时翻1次身,严重的1小时翻1次身。她还为每位失能卧床的老人制作一张翻身卡,卡上详细记录着护理员为老人翻身的时间、翻身前原卧位、翻身后的现卧位等信息。
2016年回迁新大楼后,武汉市社会福利院陆续住进来200多位老人,除了新住进来的老人,每位老人的名字潘向荣都叫得出来。短短两年时间,她帮助福利院从无到有,获评去年全省唯一一家五星级养老机构。
潘向荣和福利院老人一起过集体生日
为老人服务出汗泡出一片片红疹
10多年没参加过女儿的家长会
“慢慢来,就当福利院老人是你的父母。”吃过午饭,潘向荣顾不上休息,新来的护理员不适应工作,她就手把手教护理知识,苦口婆心地做着思想工作。
从18岁开始,潘向荣就到福利院附属医院从事门诊和病房护士工作,面对老人狭小脏乱的房间和家属的责难,她也曾打过“退堂鼓”。但是,当看到前辈们埋头苦干毫无怨言时,也知道老人不想她离开,就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2003年,潘向荣被调到养老科工作,服务对象由病房里的老人变成福利院的老人,工作量倍增。清洗马桶、为老人铺床、为老人换尿不湿……那段时间,她每天穿的白色工作服都浸满了汗渍,晃动一下都能闻到身上馊味儿。也正是因为那次的高强度工作,往后的三四年里,每到秋冬季,她背上就长满一片片的红疹,医生说是汗水给泡的。
这位福利院老人眼中的“好闺女”,在亲生女儿看来是个不称职的妈妈。
2011年,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因原址重建在东西湖区临时过渡,一天深夜,福利院值班室打来紧急电话,一位特困人员外出未归,住在武昌的潘向荣接到电话心急如焚。那天,9岁的女儿发烧刚输液回家,医生特别叮嘱在家要好好喂水、观察病情。
“有位大姐姐走丢了,这么晚在外面很危险,妈妈得去把她找到。”潘向荣决定去找走丢的特困人员。“那你可以快去快回吗?我好不舒服。”女儿这一句话,让潘向荣流下了泪水。 两个小时后终于找到那位特困人员。潘向荣回到家时,已是凌晨3点,她摸着女儿发烫的额头,满是愧疚。
谈到女儿,潘向荣红了眼眶,福利院工作繁重,10多年来她没有参加过女儿的家长会,女儿生病也没请过假,丈夫也没少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