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学生们围坐在张静芬老师身边(图中前排头戴红帽者为张静芬老师) 记者姚传龙摄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4日讯(记者姚传龙)3月4日,湖北武汉,80岁的罗哲芳为93岁的张静芬戴上象征幸福的红围巾,一声“老师好”从罗哲芳口中喊出,两人的手67年后握在一起,时间仿佛回到1952年的春天。
1949年10月,10岁的罗哲芳进入原武汉市汉阳区静清小学学习,彼时,23岁的张静芬是罗哲芳的语文老师。1952年春,张静芬前往华中师范大学进修,师生握手惜别,直到如今。
今年3月4日,与罗哲芳一起去看望老师的还有14人,其中李定琪等10人和罗哲芳一样,求学于静清小学,但均不是张静芬任课班级的学生,另外的周晨阳等4人,则是李定琪的学生,按照周晨阳的说法,是看望“太老师”。
这15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年龄最大的是罗哲芳,最年轻的是周晨阳,今年60岁。尽管没有教授过自己,但面对张静芬,“老师好”依然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74岁的肖艺珊1950年进入静清小学读书,和张静芬只有几面之缘,此次看望老师,他是发起人之一。
肖艺珊说,感恩老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肖艺珊还记得,小学期间,自己两次不慎在冬天将棉裤打湿,是语文老师肖俊华、音乐老师万超福分别为自己烘干。数学老师李家丰的家就在学校,自己下课后多次到老师家中喝水。天冷则去老师家添加衣物,每天放学,更是时常得到老师的辅导。
此前,由于受到通讯方式等限制,毕业后,肖艺珊等学生和老师断了联系。
2019年1月,同学们在相互交流中得知,张静芬还健在,于是相约来到汉阳区阳新路上张静芬的家中,看望老师。“她曾经见证过我成长,当然是我的老师。”肖艺珊说。“张静芬老师教导了李定琪老师,李定琪老师又教育了我们,知识代代相传,我们前来探望张静芬老师,理所应当。”周晨阳表示。
在张静芬家中,15人系上红围巾,代表曾经佩戴的红领巾,向93岁的张静芬鞠躬,站在老师身边,唱着《老师我想你》,如同上学期间一样。
链接——
家访时鼓励为主,从不向家长“告状”
93岁老师:学生67年后还来看我,我骄傲!
图中头戴红帽者为张静芬老师 记者姚传龙摄
“静清小学是我心中的一个梦,常常在梦中回到小学,我一直想寻找她,寻找当年的恩师,张静芬老师没有教过我,但她也是我的老师。”看到张静芬,肖艺珊说,自己完成了圆梦之旅。
1950年进入小学读书,经过静清小学与武汉三中的求学历程,1963年,肖艺珊考上北京师范大学,随后前往东北工作,1978年回到武汉。在肖艺珊的印象中,回到武汉不久,她就回到静清小学旧址,希望重返校园,再见恩师。
然而从起初乘坐公交车、到后来乘坐的士、直至步行寻找,静清小学的旧址已经难以找到,但是每隔几年,肖艺珊都会重新回到学校所在地寻找,希望见到同学或者老师。
“小学是最难忘的记忆。”肖艺珊至今还记得,教室旁边就是数学老师李家丰的家,自己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成长,也记得,老师办公室内为自己烤干棉裤的那个炭炉。
2019年1月前后,肖艺珊在路上遇见了李定琪,她是李家丰的女儿,在李定琪的帮助下,肖艺珊进入静清小学微信群,于是在同学的交流中得知了张静芬老师依然健康生活,于是和同学相约,看望老师。
在看望人群中,刘和利是李定琪的学生,之所以来这里,就是感恩李定琪当年对自己的关心。1969年至1972年,刘合利在原武汉市东方红中学读书,李定琪是音乐老师,自己是学校宣传队的队员之一,两人交流很多。
李定琪回忆,一个寒冷的日子里,刘合利还没有感觉寒冷,李定琪看到刘合利,询问是否感到寒冷,并且叮嘱一定要多穿些。“那时候,感觉老师就是亲人,这段对话我记了一辈子。”
“知识在传承,师生情也在传承,我们也向老师的老师问声好。”刘和利和周晨阳等人至今还与李定琪相约,每周二一起唱歌娱乐。“我们已经成了亲人,相互走动。”刘和利说。
尽管已经是93岁高龄,张静芬思路依然清晰。进修后,她到初中任教,1980年退休。
面对过去的学生,初见,老人的印象已经模糊,聊过后,她渐渐想起了罗哲芳童年的样子。
经过了67年,老人坦言,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在自己脑海中已经模糊,只记得自己当年家访,从来都是告诉家长鼓励性的话语,而不会“告状”。“就是学生有不足,也是让家长加强对学生不足的教育,孩子们都有自尊心,打击他们不利于成长,他们也会讨厌我,影响师生关系,不利于我对孩子们的引导。”
“没想到学生67年后还来看我,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情。”老人激动地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