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长江日报融媒体3月26日讯(记者杨幸慈)3月26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学几名博士生来到蔡甸区成功中心小学,给孩子们上心理健康课,与远城区教师一同教研,有针对性的对农村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放学后你会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是做完作业再玩,还是先玩再做作业?如果把学习的时间除开,大家想一想放学后一般会做哪些事情,并把它一一撕下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李纯拿出一些小纸条,请四年级学生玩时间管理的体验游戏。回家、吃饭、看电视、玩游戏、洗漱、睡觉……有的孩子的纸条还不够撕。大家发现如果没有计划,到后面可能就没时间学习了。
作为心理健康教材的创编团队,华师心理健康教育学院结合教材研发了一套智能系统辅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李纯结合教材《我的时间我做主》一课内容,从系统中挑选了几则动画。视频中的卡通人物反映出因没有做时间规划,导致家庭作业没有完成,玩游戏过度伤了眼睛,第二天上课没精神。四(1)班田嘉欣同学说:“动画中的人和我很像,尤其是周末,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结果常常是作业没时间做,原来都是因为没做好时间规划。”
成功中心小学校长周召平介绍,学校多是留守儿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老人基本管不住孩子。孩子学习时,一边做作业一边看电视,注意力很不集中。不做作业的大有人在,而且沉迷于手机和游戏。曾有孩子趁老人睡着后,偷偷跑出去上网,凌晨再回家。还有孩子为了游戏充值,偷拿家里或同学的钱,q币多达上万个。“这些问题需要老师们的特别关注与疏导,但远城区非常缺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遇到问题不知如何正确处理。”周召平说,“这是第一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到学校上课,孩子和老师的收获都很大。”
李纯介绍,农村的孩子因父母不在身边,缺少足够的陪伴,心理上有很多需求,而祖辈由于文化程度有限,教育观念跟不上时代,对孩子的指导非常有限,导致孩子不爱表达,缺乏自信,不太会控制情绪。“希望通过成功小学的课程试点,协助老师们帮助孩子做好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情绪调控、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等,辅助他们在学习之余有更好的状态,获得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