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学生们在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前的上课现场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杨 实习生 顾秀云 任晓琳 通讯员 孙梦嘉 肖雅
“你炒菜的锅是不是不粘锅?今天你的手机能‘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吗?”昨日下午,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的科研大咖教学团队,给华师一附中的学子上起了跨学科创新课。
当天,由这两所学校联合开设的“新材料与器件”实验班开班,大学教授 高中学科教师协同打造的“双师课堂”,让高中学子连称收获丰富。
新型材料改变生活
大咖给高中生上课
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新材料与器件”作为华师一附中的特色选修课阵容强大——授课教师都是武汉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武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大咖,比如武理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麦立强,负责讲授《新能源化学电源》这一章节;武理工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彭勇,负责《新型太阳电池技术》这一章教学任务。该课程融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于一体,引导学生了解各类新能源材料。
麦立强介绍,首期课程将围绕“新能源化学电池、石墨烯柔性电子器件、纳米微晶玻璃、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光纤传感原理及应用、热电材料与器件”六个单位设置课程,为高中生提供接触前沿材料科学、参与科研探索、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希望打破高校与中学之间的壁垒,让高中生在大学老师的指导下,开拓视野、锻炼思维、增长知识、提升技能。同时也为大学老师提供一个了解中学教育、传播科学文化、分享科研经验、培养后备力量的机会。
据悉,华师一附中也派出了优秀的学科教师参与,比如化学教师郑晓慧是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教师张亮是华中师范大学—美国purdue大学联合培养的理学博士,研究方向为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
与大学学者面对面
规划最好的未来
据悉,“新材料与器件”课程的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华师一附中已有学生“抢”到这门选修课。高二学生朱奕铭同学说,通过学习新材料和器件的知识,深刻认识到了新材料和器件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比如纳米材料可以应用于纳米电子、纳米传感器、生物医学等领域;硅酸盐材料可以应用于建筑、电子元器件等领域;高分子材料可以应用于塑料、橡胶、纤维等领域。
同样参与学习的皮瑞杰同学也感慨道,通过学习这些新型材料,他认识到了新材料对现代科技的推动作用,也深刻地认识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如今各种新型材料逐渐走入大家的生活,希望自己未来能研究出更加环保、节约能源、寿命长久、安全健康的新型材料。
“再好的生涯规划老师,比不过大学学者。”华中师大一附中校长周鹏程表示,学校希望为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的窗户,新高考学生选什么科、未来能否成长为真正的国家拔尖创新人才,与其引进生涯规划老师,不如和高校学者面对面交流。
“现在的科技创新兴趣和好奇心,是以后成才最关键的要素。高校和中学贯通课程,就是要为国家培养创新拔尖人才。”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
据悉,此次课程是华师一附中继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设《ai 机器人》课程后的第二个与大学合作的科技创新课程,该校今年还将与武汉大学联合开发《微小行星设计》课程,与烽火科技公司联合开发《通信网络技术与实践》课程。